深圳市漢碼軟件技術有限公司于 2006 年 7 月在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成立。從成立之日起,漢碼軟件努力為用戶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服務,并承諾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持續改進。我們將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務和技術支持網絡,使用戶獲得較高的滿意度!白屛覀兊能浖\行在全球每一臺電腦上”,是我們最大的目標。
學子英才網
香港科技園
香港科技大學
加州理工學院
麻省理工學院
卡耐基梅隆大學
對自主招生與高考改革的再思考-中國農大校長柯炳生
發表時間:2011年02月27日
對自主招生與高考改革的再思考 ( 2011年02月23日 報道) 校長 柯炳生 去年12月初,我在本校校園網上發表了題為《關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幾點認識》的一篇文章,對目前自主招生做法的科學性和公平性進行了討論,并提出了改革建議思路。該文受到社會廣泛關注,不少媒體和有關專家,都對我的觀點進行了報道(包括加了相當“醒目”的標題)、解讀或評論。其中絕大部分報道和評論,是集中在公平性問題上,而對科學性和最重要的改革建議部分,卻很少提及。出于各種原因,我謝絕了所有媒體的采訪要求。這里,在前文的基礎上,對于如何改革的問題,再談幾點思考,既是對媒體采訪要求的一個集中回應,也是進一步拋磚引玉。 一、改革討論:應澄清理念 在討論具體的改革建議之前,需要先澄清相關理念,對一些觀點和看法進行辨析。 第一,目標與手段。任何改革,本身都不是目的,而是為了實現某個目的的手段。有關高考改革,似乎形成了一種氛圍,讓人覺得自主招生就是改革,改革就是自主招生;對自主招生提出疑問,就有反對改革之嫌,就是保守。我的疑問并不是針對自主招生的理念,不是否定高校的自主招生權力,更不是反對自主招生所要實現的目標,而是認為現在的做法不能夠有效實現所宣稱的目標,需要改進和改革。 第二,分數與能力。自主招生有一個基本假定:高考成績不足以反映出學生的能力和素質;有的學生是高分低能,有的則是低分高能。自主招生的目的,就是要通過專門的筆試和面試,把這些素質好和能力強的學生挑選出來,給他們加些分,讓他們在高考分數不夠時,也能夠被錄取。這里要注意幾點:一是就學生總體而言,分數與能力絕對是正相關的;說分數不能夠充分反映能力,僅僅是就很少數人而言是正確的。二是總分數可能不足以充分反映能力,還應看成績結構,看單科成績。三是能力的比較無法絕對化和量化,有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強,有的數理思維能力強,兩者之間無法進行絕對定量比較。四是考試發揮是否失常,也反映出考生的心理素質。此外,高考是“一考定終身”的說法,也并不準確。今年考不好,明年還可以再考。沒有考上北大清華,也不意味著就一輩子不能成才了。 第三,掐尖與拔苗。有人認為,一些名校熱衷于自主招生,是為了掐尖??搶尖子學生?赡芤恍⿲W校也確有此意。如果只有一所學校自主招生,那么可能會有掐尖效果。不過,在有80所學校都自主招生的情況下,最終效果實際上是相互抵消掉了的。事實上,以往通過自主招生鎖定的學生中,有三分之一是低分(低于學校的普通錄取分數線)錄進來的,所以,實際效果可能不是掐尖,而是“拔苗”。 第四,全才與偏才。在對中學階段教育的討論中,人們強調要讓學生全面發展,不能文理分科。但是,在高考改革的討論中,卻又強調要發明出一種制度,對偏才給予特別關照。實際上,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資質稟賦和擅長偏好,絕大部分人都是偏才,只不過是程度不同,或者自我認知不同。極端的偏才,只能是個案。好的高考制度,應該讓每個學生,都能夠學其所好和專其所長,而不是僅僅考慮個案。至于個案,只能就個案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決定。個案如果特殊到普遍認可的程度,相應的決策也就不會有公平性的疑問了。 第五,學生與學校?茖W合理的高考制度安排,應當能夠同時兼顧學校要求和學生利益。兩者的選擇,都受到一定的約束。對學校的約束,是學生的志愿,是優秀學生的選擇態度。對學生的約束,是其考試(包括面試)成績。只要能夠讓成績好的學生優先選擇,就是最大的公平;只要能夠讓學生按照其成績被相稱志愿的學校錄取,就是對學生利益的最大保護。對于學生來說,無論接到多少個學校的錄取通知書,最后需要的,就是一個??他認為其中最好的一個。只要給他權利,讓他能夠按照自己的成績,選擇最喜歡上的學校,就足夠了。他并不需要得到許多份紙質錄取通知書,再在其中挑選出一份。 二、自主招生:應統分結合 國家主管部門決定進行自主招生試點的本意,無疑是正確的,其目標也說的很明確。然而,經過了多年的試行后,現在的自主招生實踐,仍然同當初的期望相差甚遠。對于現在的自主招生做法,人們多集中于討論公平性問題。其實,更重要的是科學性問題。如果方法是科學的,就不會有公平性問題。 現在做法不夠科學的表現,主要是在以下幾個方面:第一,不是全部開放的,這樣,并不能保證招上來的就一定是最好的。例如,某校的高考錄取分數線是650分,某個考生高考成績只有620分,但是因為有自主招生30分的優惠,所以就被錄取了。他被錄取了,就必然擠掉另外一個考生;這意味著學校認為所有介于621-649分數段的考生都沒有這個620分的考生的素質好。通常一個省份介于這個分數段的考生至少會有數百人乃至數千人,按現在的辦法,這些人不可能都參加該校的自主招生考試,那如何能夠斷定620分的考生比所有這些考生的素質都更好呢?那幾百幾千個考生中間,怎么就一定不會有創新型人才的坯子呢?第二,面試過程中沒有具體到專業(只是分為文科和理科),都實行同樣的題目和要求,這就無法對考生按不同專業的要求,進行不同的選擇??這與自主招生的本意不符。同時,不同的面試小組需要掌握同樣的標準,也是難事。第三,各個學校單獨進行筆試命題成本大、保密性差,命題水平也不一定高。若干個高校聯合起來進行筆試命題,對此有所改善,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同時,如果學生想考不同“聯盟”的學校,就要參加多次筆試,有的還要分赴不同城市。這既限制了考生參與自主招生的選擇范圍,也讓不想失掉多個機會的考生痛苦不堪。 要解決上述普遍存在的問題,就要改革和完善自主招生辦法。這里,提出一個“統分結合”的思路。統,是指全國統一筆試(相當于全國自主招生的統一大聯盟),作為基礎;分,是指以各個學校的各個專業為基本單位,分別制定標準,進行面試!胺帧钡年P鍵,在于面試一定要以專業(或相近專業類別)為單位,只有這樣才科學合理。具體可從國情出發,借鑒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的經驗,實行以下辦法:第一,實行全國統一的筆試,作為自主招生的初試選拔基礎。時間可以定在每年的寒假中。第二,自主招生高?商岢鲞M入面試的成績要求,各個專業可以不同,包括科目、成績標準、科目成績權重等。例如,中文專業可以把中文成績的權重確定為2,其他科目為1;物理系的把理科綜合成績確定為2,同時把數學成績權重確定為1.5,等等。這樣,就可以把考生的專長與學校專業的要求比較好地結合起來。第三,可讓考生自由報名參加,每人可以選報多個專業(在同一大學或者不同大學)。學生可以用統一筆試的成績,申報參加不同學校的面試選拔。第四,對于滿足學;疽蟮目忌,按筆試總成績排序,或者按與專業直接相關的單科成績排序,取擬錄取的數量的兩倍(或者多倍),由學校進行差額面試。第五,面試按專業(或相近專業類別)進行,方式可多樣,各個專業可不同(可以是專業性的小筆試、小論文、口試、簡歷核查、實際操作等)。第六,面試成績與筆試成績的權重,可由各個學;蚋鲗I自行確定。第七,經過上述面試過程之后,按成績排序直接錄取。被錄取者無需再參加夏季高考。第八,可逐步擴大自主招生高校的數量,從現有的80所高校,擴大到所有211工程院校,再逐步擴大到更多的學校。各校自主招生錄取的數量比例可以控制在5%-10%。數量不能太多,是因為自主招生主要是解決少量具有特長或綜合素質特別好的考生,同時,還必須考慮到面試工作量問題。第九,以上所有各個學校各個專業的招錄條件和過程,必須事先確定并全部公開公布。 按以上設想,可以在機制上使得自主招生體現出高度的公平。與此同時,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好處:可以把自主招生選材的網張得大大的,把盡可能多的優秀考生網羅進來,也很容易擴大自主招生學校的數量;通過具體而有特色的面試,學校的招生自主權能夠得到比較充分的體現;以專業為單位進行面試,既能夠滿足專業特殊要求,更能夠較好地保持面試標準的同一性;可以有更多的考生獲得了一次額外的被選拔機會,如果自主招生的學校足夠多,就相當于給絕大部分乃至所有考生一次冬季高考的機會;免除了考生奔波于多個“聯盟”之間參加考試之苦,并且能夠申報更多的學校,而被錄取的考生,也可以不再為準備夏季高考而受苦。 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:組織考試的成本肯定比現在大,因為報名參加的考生會比較多。不過,同可能產生的效果比較,這是值得的。從實際需要和可能出發,開始階段,可以考慮對考生的資格進行適當限制,例如,每個中學只允許年級排名前10%-20%的學生報名,重點中學可以適當放寬比例。此外,開始階段也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,包括學校各個專業制定自己的標準,也包括考生選擇專業,因為這時已經不僅僅是選擇學校了,同時也是直接選擇專業。同時,還要確保面試的公正性,不受人情因素的干擾??這也是所有面試的共性問題。 三、統考制度:應以生為本 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,自主招生所涉及到的,還只能是少數考生。即便按照上述的設想,通過自主招生錄取的學生也是很少。因此,自主招生,只能是統考制度的補充,而不是主體。自主招生制度的改革和完善,也不是高考制度改革的主體,不應該把自主招生等同于高考改革。統考制度的改革和完善,仍然是至關重要的。 目前的統考制度,最不合理和最不人性化的,是志愿分級政策,即不同的志愿之間有極大的分數落差。一些省份實行了有限的平行志愿政策,對于這種情況有所改進,但是,也沒有完全解決問題。至于在那些還沒有實行平行志愿的地方,問題就更大:志愿的填報,成了風險性極大的賭博。對此,很多考生和家長都有切膚之痛。對這樣一個極端重要的問題,在高考改革討論中,卻很少被涉及,這很令人費解。 因此,統考制度改革中最重要的,是給考生最充分的選擇權。而其中最核心的,就是徹底改革目前的志愿填報政策,實行全部志愿的平行志愿政策。所謂全部志愿的平行志愿,其實也非常簡單,就是同中考的辦法類似。在性質上,這是完全由學生作為主體來選擇學校。每個學校就像一個籃子,而學生就像小球,往不同的籃子里投放。最高分的學生先選,可以選擇任意的學校,因為,各個籃子都是空的。高分的學生把一些籃子填滿之后,后邊的就只能在那些仍然空著的籃子中選擇。這也同選房子類似,號碼排在前面的人先挑房子,包括戶型和樓層等。高考分數越高的學生,號碼就越靠前。高分學生的所有志愿,都排在低分學生的前面,這樣就不會出現第二志愿的高分學生落選,而第一志愿低分學生被錄取的情況。 在填籃子和選房子的情況下,是當事人在場,視情況當場做出決定;通常當事人已經有所預估,有幾個預想的方案排序。對于考生來說,這種預想方案,就是志愿。高考錄取,考生不能夠到錄取現場,但是,卻可以通過事先填報足夠多的志愿,來實現與在現場同樣的效果。如果規定考生可以填報幾十個志愿,那么,就可以按照其順序,依次選擇。這樣,考分高的學生,各個志愿之間的落差,就基本上在極小的范圍內了。在計算機時代,上述機制可以輕而易舉地快速實現。按照這樣的辦法,統招工作將變得極為簡便,整個過程可以全部通過計算機來完成。在與比較完善的自主招生制度相配合的情況下,這樣的方式,是比較合理而可行的,因為在自主招生環節,一些特殊人才的選拔問題,已經可以得到較好解決。 高考很重要,高考的改革更復雜。以上建議思路是把高考分為“冬考”和“夏考”:通過增加一次冬考,改進自主招生;通過改革夏考,完善統一招生。以上想法可能不盡完善,會有瑕疵,但是,至少,這是對一些具體措施的探討。只有當我們都不滿足于空談理念和空談觀點時,我國的高考改革才能夠不斷獲得實質性的進展
版權所有 深圳市漢碼軟件技術有限公司
最佳瀏覽效果:1024*768
粵ICP備08007532號
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